環宇國際公益基金會月刊專訪

 
環宇基金會: 看到貴公司的介紹上有這樣的一句話:「吃台灣好米,助台灣農民」。是什麼樣的機緣與初衷,讓您想要對農業跟社會盡一份心力呢?
 
蘇玉麒: 15年前WTO的衝擊,衝擊最大是農業,公司希望成功打開「吃台灣好米,助台灣農民」、「在地生根,永續經營」的關鍵力量,協助更多的農民生產具有競爭力的台灣好米,建立成功的營運通路,徹底實踐造福農民與為全民健康把關的企業理念。
 
環宇基金會: 剛起步的時候,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
 
蘇玉麒: 1. 國人長期對米品質的忽視、缺乏重視。
2. 麵食及外來飲食文化入侵,使得我們所有優質的古早味米食文化日漸式微。
3. 創新產業及社會企業的知名度尚未打開,常被相關同業污名化,致遇到不少的阻礙,幾經波折,所幸在全體同仁的努力和客戶的支持下,一一克服、解決,才從“悲劇”中走出來,成就了今天的“喜劇”。
 
環宇基金會: 貴公司創造了這樣的經營模式,不僅免於中間商的剝削,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幫消費者篩選優質米,解決二度就業及中高齡者轉職的問題,可以說是創造了多贏的局面,想請教您,當初是什麼樣的思維,讓您去創造多贏的方式呢?同時想請教,這樣的模式如何創造?
 
蘇玉麒: 如前所述,自加入WTO之後面臨了幾個重要問題:首先是農業政策問題『穀賤傷農』『農地廢耕』『農業補貼』,近來更衍生了『食安問題』!緊接著造成了中高齡失業的問題,至於『臨終關懷』是公司意外的副產品!幾經試煉,創造了以整合物流宅配、休閒旅遊、保險、臨終關懷等綜合性契約,創造超值商品及獨門的商機,落實「吃台灣好米,助台灣農民」的創辦理念。
 
環宇基金會: 十五年來,相信您累積的顧客也是遍佈天下,在這一路往前走的過程中,與這麼多的客人互動,其中有發生什麼令您印象深刻的的故事嗎?
 
蘇玉麒: 1. 『山水米』事件
前新聞山水米事件主角泉○公司幾年前曾透過管道向本公司提報米宅配合作方案,一年可為公司省下近九百萬的成本,公司行政部門評估一致決議通過,我卻認為此椿合作案的報價顯不敷成本,其中必有蹊蹺,當時堅決否決了此椿米宅配合作案,二年後果然爆發該公司摻混越南米事件。
2. 業務人員的第二春
曾為國家排球國手的何女士,自發現身上居然罹二種癌疾,失望無助之餘提早自保險公司退休,偶然間聽到金豐禾麗池米的助人利己商機而加入投入,數年過去,現在成為公司最活躍的份子,並展現最好的成績,如今神采飛揚的意氣風發樣,竟也讓人完全忘記身上的病痛……這是支持激勵我不斷堅持的理由之一。
3. 真情案例
公司推廣人員梅英因十餘年來不間斷以公司的米長期捐助高雄旗山天照寺,住持師父感念其善心,在深入瞭解本公司糧食綜合契約內容後,非常認同公司理念,數年來引薦百名會員結緣,梅英感念並回饋捐款予寺廟,在在證明公司是善的事業,更符以公司今年年初大運籤所示:『心存善念,福氣自然來』。
 
環宇基金會: 對於台灣的農業,您有甚麼樣一個責任感和使命呢?
 
蘇玉麒: 提高農民收益讓他們自給自足、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提供中高齡失業或轉業者工作平台,以及最後的臨終關懷,讓他們活得有尊嚴,走得無遺憾。
 
環宇基金會: 經營這樣的愛心企業,是否會為了堅持理想,而必須做一些妥協?最大的挫折跟挑戰是什麼?
 
蘇玉麒: 公司對於米的品質,始終非常堅持,寧捨低價的混劣質米,至於推廣人員的薪佣及臨終關懷給付都遠優於市場行情。
為了堅持『吃台灣好米,助台灣農民』的理想,又要兼顧品質,高成本支出捨追求企業高利潤的信條是無可避免的妥協。
 
同業的抺黑,檢調及行政單位的打擊是最大的挑戰,所幸這十年來的努力,終還我清白,『走過悲劇,就是喜劇』,隨著公司日復一日地成長、茁壯,為更多弱勢的農民、中高齡失業者服務,想想也真值得安慰。點我至『環宇國際公益基金會月刊』
 
TOP